首页
购课
直播
题库
图书商城
企业团报
资讯
资讯
题库
课程
0
登录
/
注册
学习币:
余额:
我的服务
我的课程
我的题库
我的订单
我的资料
退出登录
二级建造师
招生简章
NEW
资讯
资料
APP下载
工程类
试验检测师&助理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安全工程师
当前位置 >
二级建造师
>
模拟试题
>
公路工程
桥梁施工模板吊环设计计算拉应力应()50MPa。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4日 18:07
中迅网校
阅读量:1036
桥梁施工模板吊环设计计算拉应力应()50MPa。
A
不大于
B
不小于
C
大于
D
等于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9版教材P105
在模板上设置的吊环,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制作,且吊环的计算拉应力应不大于50MPa。
分享到:
上一题: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试件为()。
下一题:泵送混凝土中不适合采用的外掺剂或掺合料是()。
相关试题
更多...
下列预应力张拉要求中,错误的有()。
已有1062人浏览
填石路基采用强力夯实施工时,填补夯坑的填料应选用()。
已有1027人浏览
关于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的说法,正确的有()。
已有777人浏览
某施工单位承接的二级公路中有四道单跨2.0m×2.0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各涵洞的工序划分与工序的工作时间分析如下表:施工单位最初计划采用顺序作业法组织施工,报监理审批时,监理认为不满足工期要求,要求改为流水作业法。根据现场施工便道情况,施工单位决定分别针对A、B、C、D四道工序组织四个专业作业队伍,按4号→3号→2号→1号涵洞的顺序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确保每个专业作业队的连续作业。在每个涵洞的“基础开挖及软基换填”工序之后,按《隐蔽工程验收制度》规定,必须对基坑进行检查和验收,检查和验收时间(间歇时间)按2天计算。验收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并请监理单位人员及设计代表参加。验收的项目为:基坑几何尺寸、地基处理。验收合格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问题:1.计算按顺序作业法组织四道涵洞施工的工期。2.计算按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的流水步距及总工期。3.绘制按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的横道图(要求横向为工期,纵向为工序)。4.根据《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验收时还必须邀请哪个单位参加?5.补充基坑验收时缺漏的项目。
已有1300人浏览
关于桥梁预制构件存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已有419人浏览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和试验方法的要求,对桥涵所用的钢筋应抽样做抗拉强度,延伸量以及()试验。
已有999人浏览
从桥梁拱顶截面形心至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之连线的垂直距离称为()。
已有1023人浏览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裂缝形成原因不包括()。
已有1188人浏览
某施工单位甲承接了一座3×3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工程,下部构造为重力式桥台和桩柱式桥墩,总体布置如下图所示。地质钻探资料揭示,1号、2号墩有厚度5~8m不等的砂卵石覆盖层,其强度大于25MPa,卵石平均粒径为20cm,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设计要求桩基在低水位期间采用筑岛钻孔法施工。施工单位甲将桩基施工分包给施工单位乙,并签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了双方在安全隐患排查中的职责。桥梁上部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包括:①安装临时支座;②拆除临时支座;③安放永久支座;④架设T梁;⑤浇筑T梁接头混凝土;⑥现浇T梁湿接缝混凝土;⑦浇筑横隔板混凝土;⑧张拉二次预应力钢束。问题:1.开展1号墩顶测量放样时,应控制哪两项指标?2.A是什么临时设施,有何作用?3.根据地质条件,宜选用何种类型钻机施工?4.在双方签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中,施工单位甲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负有哪些职责?5.对背景中上部结构主要施工工序进行排序(用圆圈的数字表示)。
已有2206人浏览
下列公路工程质量事故中,属于较大质量事故的是()。
已有224人浏览
热门资讯
· 内蒙古考区:关于发放2025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电子证书的通知
· 西藏考区:2025年二建合格标准公布!附合格名单
· 住建局:对技术负责人业绩真实性进行全覆盖核查!
· 山东住建厅答复:不注册不影响资格证书,资格证书一直有效!
· 【考后审核】关于开展2025年度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后资格复核工作的通知
· 湖南考区:开展2025年二建考后审核,考生须按时上传资料!
· 福建考区:关于开展2025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后资格核查工作的通知
· 河南考区:关于2025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人员公示及考后资格核查的通知
· 湖北考区:2025年度二级建造师、二级造价师证书办理通知
· 考生注意!吉林考区二级建造师改为一年过三科,未过及格线,不再滚动
微信服务号
微信扫码关注获取福利
热门新闻
考试资讯
报名通知
直播提醒
重要提醒
检测到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
请重新登录
退出登录
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