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根据新版教材调整】案例1【背景资料】:
某新建住宅工程,地上18层,首层为非标准层,结构现浇,工期8天。2~18层为标准层,采用装配式结构体系。其中,墙体以预制墙板为主,楼板以预制叠合板为主。所有构件均通过塔吊吊装。
经验收合格的预制构件按计划要求分批进场,构件生产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了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某A型预制叠合板,进场后在指定区域按不超过6层码放。最下层直接放在通长型钢支垫上,其他层与层之间使用垫木。垫木距板端300mm,间距1800mm。
预制叠合板安装工艺包含:①测量放线;②支撑架体搭设;③叠合板起吊;①位置、标高确认;⑤叠合板落位;⑥支撑架体调节;⑦摘钩。
存放区靠放于专用支架的某B型预制外墙板,与地面倾斜角度为60°。即将起吊时突遇6级大风及大雨,施工人员立即停止作业,塔吊吊钩仍挂在外墙板预埋吊环上。风雨过后,施工人员直接将该预制外墙板吊至所在楼层,利用外轮廓线控制就位后,设置2道可调斜撑临时固定。验收合格后进行叠合层和叠合板接缝处混凝土浇筑。
【问题】
1.预制构件进场时,构件生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包含哪些内容?
2.针对A型预制叠合板码放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3.根据背景资料,写出预制叠合板安装的正确顺序(用序号表示,示例如①②③④⑤⑥⑦)。
4.指出B型预制外墙板在靠放和吊装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5.预制构件接缝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取的保湿养护方式有哪些?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多少天?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预制构件进场时,构件生产单位应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出厂合格证;
②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
③钢筋套筒等其他构件钢筋连接类型的工艺检验报告;
④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
2.不妥之处一:最下层直接放在通长型钢支垫上;
正确做法:预制构件堆放时,预制构件与支架、预制构件与地面之间宜设置柔性衬垫保护。
不妥之处二:垫木间距1800mm;
正确做法:垫木距板端部大于200mm,且间距不大于1600mm。
3.预制叠合板安装的正确顺序:①②⑥③⑤④。
4.不妥之处一:与地面倾斜角度为60°;
正确做法:采用靠放方式时,预制外墙板宜对称靠放、饰面朝外,且与地面倾斜角度不宜小于80°。
不妥之处二:塔吊吊钩仍挂在外墙板预埋吊环上;
正确做法:6级大风及大雨等恶劣天气,塔吊应停止作业,将吊钩升起。
不妥之处三:风雨过后,施工人员直接将该预制外墙板吊至所在楼层,利用外轮廓线控制就位后,设置2道可调斜撑临时固定;
正确做法:雨雪过后,应先经过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墙板以轴线和轮廓线为控制线,外墙应以轴线和外轮廓线双控制。
5.(1)预制构件接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采取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养护方式。
(2)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