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根据新版教材调整】案例1【背景资料】:某新建住宅工程,地上18层,首层为非标准层,结构现浇,工期8天。2~18层为标准层,采用装配式结构体系。其中,墙体以预制墙板为主,楼板以预制叠合板为主。所有构件均通过塔吊吊装。经验收合格的预制构件按计划要求分批进场,构件生产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了相关质量证明文件。某A型预制叠合板,进场后在指定区域按不超过6层码放。最下层直接放在通长型钢支垫上,其他层与层之间使用垫木。垫木距板端300mm,间距1800mm。预制叠合板安装工艺包含:①测量放线;②支撑架体搭设;③叠合板起吊;①位置、标高确认;⑤叠合板落位;⑥支撑架体调节;⑦摘钩。存放区靠放于专用支架的某B型预制外墙板,与地面倾斜角度为60°。即将起吊时突遇6级大风及大雨,施工人员立即停止作业,塔吊吊钩仍挂在外墙板预埋吊环上。风雨过后,施工人员直接将该预制外墙板吊至所在楼层,利用外轮廓线控制就位后,设置2道可调斜撑临时固定。验收合格后进行叠合层和叠合板接缝处混凝土浇筑。【问题】1.预制构件进场时,构件生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包含哪些内容?2.针对A型预制叠合板码放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3.根据背景资料,写出预制叠合板安装的正确顺序(用序号表示,示例如①②③④⑤⑥⑦)。4.指出B型预制外墙板在靠放和吊装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5.预制构件接缝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取的保湿养护方式有哪些?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多少天?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3日 16:38 中迅网校 阅读量:994
【已根据新版教材调整】案例1【背景资料】:
某新建住宅工程,地上18层,首层为非标准层,结构现浇,工期8天。2~18层为标准层,采用装配式结构体系。其中,墙体以预制墙板为主,楼板以预制叠合板为主。所有构件均通过塔吊吊装。
经验收合格的预制构件按计划要求分批进场,构件生产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了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某A型预制叠合板,进场后在指定区域按不超过6层码放。最下层直接放在通长型钢支垫上,其他层与层之间使用垫木。垫木距板端300mm,间距1800mm。
预制叠合板安装工艺包含:①测量放线;②支撑架体搭设;③叠合板起吊;①位置、标高确认;⑤叠合板落位;⑥支撑架体调节;⑦摘钩。
存放区靠放于专用支架的某B型预制外墙板,与地面倾斜角度为60°。即将起吊时突遇6级大风及大雨,施工人员立即停止作业,塔吊吊钩仍挂在外墙板预埋吊环上。风雨过后,施工人员直接将该预制外墙板吊至所在楼层,利用外轮廓线控制就位后,设置2道可调斜撑临时固定。验收合格后进行叠合层和叠合板接缝处混凝土浇筑。
【问题】
1.预制构件进场时,构件生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包含哪些内容?
2.针对A型预制叠合板码放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3.根据背景资料,写出预制叠合板安装的正确顺序(用序号表示,示例如①②③④⑤⑥⑦)。
4.指出B型预制外墙板在靠放和吊装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5.预制构件接缝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取的保湿养护方式有哪些?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多少天?
查看答案

分享到:

上一题:【已根据新版教材调整】关于公共建筑的节能评价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有()。 下一题:【已根据新版教材调整】案例2【背景资料】:某新建高新产业示范园区,其中有3栋为办公楼,地下3层,地上40层,2栋宿舍楼,5个加工车间,加工车间为单层钢结构厂房。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在现场地下室消防水池内(焊接环境比较密闭)进行焊接作业。根据需要,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了施工现场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了动火申请表,交由项目经理审批因动火当日有雨,改为次日天晴时更换动火地点继续实施。事件二:合同价1300万元,工程价款采用调值公式动态结算,该工程的人工费和材料费可调整。人工费占工程价款的35%,钢筋、混凝土、砌块分别占工程价款的15%、20%、15%。竣工结算时,统计的人工费及材料费价格指数如表1所示。事件三:钢结构厂房的屋面梁设计为高强度螺栓摩擦连接。施工时,施工人员要求用钢丝刷人工除锈法处理摩擦面,在处理后的摩擦面上作标记并采取保护措施:高强度螺栓外露丝扣以2~3扣为准;高强度螺栓和焊接并用的连接节点,先焊接后螺栓紧固(设计文件无规定);同一接头中,高强度螺检连接副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12h内完成;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初拧、复拧和终拧以接头刚度较大的部位向约束较小的方向、螺栓群四周向中央的顺序进行。【问题】1.事件一中,防火安全技术方案组织人和审批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事件一中,因动火当日有雨,改为次日天晴时更换动火地点继续实施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根据事件二,列式计算动态调整后的实际工程结算价款。(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4.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相关试题
重要提醒
检测到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
请重新登录
退出登录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