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施工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步骤有哪些?2.在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哪些情况时,必须立即实施安全预案?3.简述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要求?4.简述变形测量基准点设置要求?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规模小或精度高的独立项目或单位工程,可通过市政水准测控控制点直接布设建筑物施工控制网。(5分)2.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实施安全预案,同时应提高观测频率或增加观测内容:(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2)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或超出预警值;(3)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情况;(4)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异常变形情况。(5分)3.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要求有:在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民用高层建筑宜以每加高2~3层观测1次;工业建筑宜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阶段进行观测。如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100%时各测1次。施工中若暂时停工,停工时及重新开时要各测1次,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测1次。竣工后运营阶段的观测次数: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开始每年1次,到沉降达到稳定状态和满足观测要求为止。(5分)4.变形测量基准点设置要求有:①沉降观测基准点,在特等、一等沉降观测时,不应少于4个;其他等级沉降观测时不应少于3个;基准之间应形成闭合环。②位移观测基准点,对水平位移观测、基坑监测和边坡监测,在特等、一等观测时,不应少于4个;其他等级观测时不应少于3个。(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