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背景资料】某隧道为上、下行双线四车道隧道,其中左线长858m,右线长862m,隧道最大埋深98m,净空宽度9.64m,净空高度6.88m,设计车速为100km/h。其中YK9+928~YK10+004段为Ⅴ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留核心土长度为6m,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2/3。该段隧道复合式衬砌横断面示意图如图4-3所示,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形式,结合超前小导管作为超前支护措施,二次衬砌采用灌注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水层。在一个模筑段长度内灌注边墙混凝土时,施工单位为施工方便,先灌注完左侧边墙混凝土,再灌注右侧边墙混凝土。【问题】1.指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施工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2.根据图4-3,写出结构层⑥的名称,并写出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3.为充分发挥喷锚网联合支护效应,资料中系统锚杆应与哪些支护彼此牢固连接?4.资料中边墙灌注施工错误,写出正确的做法。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15:00 中迅网校 阅读量:17

案例三【背景资料】某隧道为上、下行双线四车道隧道,其中左线长858m,右线长862m,隧道最大埋深98m,净空宽度9.64m,净空高度6.88m,设计车速为100km/h。其中YK9+928~YK10+004段为Ⅴ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留核心土长度为6m,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2/3。该段隧道复合式衬砌横断面示意图如图4-3所示,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形式,结合超前小导管作为超前支护措施,二次衬砌采用灌注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水层。

在一个模筑段长度内灌注边墙混凝土时,施工单位为施工方便,先灌注完左侧边墙混凝土,再灌注右侧边墙混凝土。
【问题】
1.指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施工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2.根据图4-3,写出结构层⑥的名称,并写出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
3.为充分发挥喷锚网联合支护效应,资料中系统锚杆应与哪些支护彼此牢固连接?
4.资料中边墙灌注施工错误,写出正确的做法。

查看答案

分享到:

上一题:案例二【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一级公路的H合同段土方路基工程,起讫桩号为K86+260~K124+590,路线全长38.33km;路基宽度24m,合同工期98天。路基施工既有挖方也有填方。其中K93+730~K95+840段为填方路段,路段填方需从借土场借方:K93+730~K95+180段,设计填方量114250m3,平均运距为3.9km;K95+180~K95+840段,设计填方量为74170m3,平均运距为5.4km。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路基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为获得施工所需的工艺参数,随机选择合同段起始段K86+260~K86+440作为试验路段进行施工。试验路段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编写了路堤试验路段施工总结,其内容主要包括: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的优化;原始记录、过程记录;环保措施;对施工图的修改建议等。事件二:线路K116+320~K117+840段,地表土层厚7~8m,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4%~60%,地表无常年积水,孔隙比为1.2~1.32,属典型的软土地基。针对该软土路基路段特点,设计采用袋装砂井与真空-堆载预压方案联合使用进行处理,如图1-1所示。事件三:路基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路基进行质量检验,确定的实测项目有压实度、弯沉、平整度、横坡等。【问题】1.计算K93+730~K95+840填方路段设计填方量的平均运距。(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2.指出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在试验路段施工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3.补充路堤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所缺少的内容。4.写出图1-1中A、B、C、D的名称。5.补全事件三中路基质量检验实测项目。 下一题:案例四【背景资料】某大跨径桥梁工程施工,主墩采用钢沉井基础,沉井位于水深35m处。沉井施工流程为:沉井制作→沉井入水前的准备工作→入水→A→灌水下沉→B→继续挖土下沉,沉至设计标高→基底处理及基底检验→C→抽水。主桥采用钢箱梁,采用浮吊悬臂拼装施工,施工内容包括:①就位停钩、稳住浮吊、梁段调正;②浮吊调整梁段起吊高度、停钩靠近待吊墩位;③调整梁段、浮吊落钩;④移动浮吊挂钩、固定缆风绳、起吊;⑤浮吊船移动就位;⑥梁预制节段驳船运输到位;⑦稳住浮吊、起钩;⑧摘钩、移船。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编制沉井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沉井制作完成后,下水、浮运前应做好相关检查与试验,合格后方可入水。事件二:沉井施工前,施工单位设置了质量控制关键点,主要包括:沉井的初始平面位置、封底混凝土的质量等。事件三:沉井开工前,根据施工需要设置安全作业区,并办理D证,发布航行通告。事件四:沉井在下沉过程中,下沉困难,施工单位采取了助沉措施。事件五:沉井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提出以下几条技术要点:(1)在浮运、定位的任何时间内,沉井露出水面的高度均不应小于1.5m。(2)正常下沉时,应自刃脚向井孔中间均匀对称除土。(3)下沉时应随时进行纠偏,每下沉2m至少应检查1次。(4)水上沉井接高时,井顶露出水面不应小于1m。【问题】1.根据案例背景,写出沉井施工流程A、B、C的名称。2.写出钢箱梁浮吊悬臂拼装的正确流程。3.事件一中,沉井入水前应进行哪些检查与试验?4.事件二中,沉井还需设置哪些质量控制关键点?5.事件三中,D证指的是哪个证。6.事件四中,沉井助沉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4个)7.逐条判断事件五的正误,错误的请改正。
相关试题
重要提醒
检测到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
请重新登录
退出登录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