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连续梁桥,共12跨,三跨为一联,分左右两幅,单幅跨内设5片T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工法施工;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台和桩柱式桥墩。桥梁总体布置如图5-1所示,3#、6#、9#墩顶大样如图5-2所示,其余墩顶大样如图5-3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设计文件要求桩基在低水位期间采用筑岛钻孔法施工。地质钻探资料显示1#、2#墩下基础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中粗砂卵石、强风化岩层、中风化岩层、微风化岩层,
桩端持力层为强度高于35MP的微风化岩层。施工单位现有如下桩基施工机械可供选用:正循环回转钻、反循环回转钻、潜水钻、冲击钻、长螺旋钻机、静力压桩机。
事件二:图5-2中构件B采用盆式结构,其安装主要包括以下工艺:①B的灌浆作业;
②B的上钢板预埋至梁体内;③拆除B的上下连接钢板及螺栓;④B固定在预埋钢板上;
⑤吊装落梁至垫石上。
事件三:图5-2中的构件C上桥安装前,项目部首先调整了C的安装定位值,定位后将C的锚固钢筋与桥梁预埋钢筋绑扎牢固,用泡沫塑料将C的间隙处填塞后浇筑混凝土,最后在预留槽混凝土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后开放交通。
【问题】
1.写出图5-2和图5-3中B、C、D、E的名称。
2.事件一中,筑岛钻孔时图5-1中的A是什么临时设施?有何作用?顶面高度有何要求?
3.图5-3中的D具体可以采用哪些做法?
4.事件二中,写出图5-2中构件B的安装流程(用序号和“→”表示),并简述其主要功能要求。
5.事件三中,计算本桥需要安装多少套C,指出应根据何因素调整C的安装定位值,并改正C安装施工中的错误之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