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背景资料】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4000m2,地上10层,地下2层(地下水位-2.0m)。主体结构为非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梁跨度为9m,局部跨度为6m,梁模板起拱高度分别为20mm、12mm。抗震设防烈度7度,梁、柱受力钢筋为HRB335,接头采用挤压连接。结构主体地下室外墙采用P8防水混凝土浇筑,墙厚250mm,钢筋净距60mm,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
在工程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在主体结构施工中,由于市场某一钢筋型号缺货,项目部征得监理单位的同意后等数量进行了钢筋代换,监理工程师验收发现后,要求项目部返工。
事件2:结构主体地下室外墙防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对粗骨料的最大粒径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50mm。
事件3:该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部提前按验收合格的标准进行了自查。
【问题】
1.该工程梁模板的起拱高度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梁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什么要求?
2.指出事件1中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事件2中,商品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控制是否准确?请从地下结构外墙的截面尺寸、钢筋净距和防水混凝土的设计原则三方面分析本工程防水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4.事件3中,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1)该工程梁模板的起拱高度是正确的。
理由: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对于跨度为9m的梁模板的起拱高度应为9~27mm;对于跨度为6m的梁模板的起拱高度应为6~18mm。
(2)底模拆除时,跨度为9m的梁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00%。跨度为6m的梁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2.(1)不妥之处一:项目部征得监理单位的同意后进行了钢筋代换。
理由: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
(2)不妥之处二:征得同意后等数量进行了钢筋代换。
理由:钢筋代换应遵循等强度代换或等面积代换的原则。
3.(1)事件2中,商品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控制不准确。
(2)商品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
1)不大于截面最小尺寸的1/4,即:250×1/4=62.5mm。
2)不大于钢筋净距的3/4,即:60×3/4=45mm。
3)用于防水混凝土的石子,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
综上,本工程防水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为40mm。
4.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1)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所含分部工程中有关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检验资料应完整;
4)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