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背景资料】某高层住宅小区工程,建筑面积30000m2,地下1层,地上10层,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施工单位结合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的原则整体策划,协同建筑、结构、机电、装饰装修等专业要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同时编制了专项方案,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进度计划、施工场地布置、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安装与连接施工等。监理工程师在审查专项施工方案时,认为内容不全,要求补充。
在运输中做好安全与成品保护措施,根据构件特点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外墙板采用靠放架立式运输,构件与地面倾斜角为70°,构件应对称靠放,每侧3层。
混凝土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及时校准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安装后对预制构件进行了校核和调整。
预制构件连接部位采取了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方式,灌浆操作全过程有专职检验人员负责旁站监督并及时形成施工质量检查记录,灌浆作业采用压浆法从上口灌注,浆料从下口流出后及时封堵,保证灌浆料拌合物在制备后1h内用完。
【问题】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专项施工方案需要补充哪些内容?
2.请指出预制构件在运输途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3.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安装后,分别需要校核和调整哪些内容?
4.指出灌浆作业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还需补充绿色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应急预案等。
2.(1)不妥之处一:外墙板采用靠放架立式运输,构件与地面倾斜角为70°;
正确做法:外墙板采用靠放架立式运输时,构件与地面倾斜角应大于80°。
(2)不妥之处二:构件应对称靠放,每侧3层;
正确做法:构件应对称靠放,每侧不大于2层。
3.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安装后,需要校核和调整的有:
(1)预制墙板、柱等竖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垂直度校核和调整;
(2)叠合构件、预制梁等水平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
(3)水平构件安装后,应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低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
4.(1)不妥之处一:灌浆作业采用压浆法从上口灌注,浆料从下口流出后及时封堵;
正确做法:灌浆作业采用压浆法从下口灌注,浆料从上口流出后及时封堵。
(2)不妥之处二:保证灌浆料拌合物在制备后1h内用完;
正确做法:保证灌浆料拌合物在制备后30min内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