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背景资料】:某一级公路项目,110km,8个合同段,设1个总监办,8个驻监办,由甲公司负责总监办,乙公司负责第一合同段的驻监办。事件1:总监办和驻监办职责如下:①主持编制监理计划,审批监理细则;②主持召开工地会议;③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总体进度计划,审验主要原材料和混合料;④组织检查施工单位质量、安全和环保等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情况;⑤审批分部分项工程开工申请,签发分部分项工程停工令及复工令;⑥审核工程分包、工程变更、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等;⑦核查施工单位测量、施工放线成果并进行复测;⑧组织分项工程(中间)交工质量检验评定,进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⑨核算工程量清单,对已完工程进行计量;⑩组织编写监理月报和监理工作报告,编制监理竣工资料;事件2:总监理工程师要求各项目驻监办驻地监理工程师主持召开各合同段第一次工地会议。【问题】1.请分别写出总监办职责和驻监办职责,标明序号即可。2.指出事件2中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3.第一次工地会议内容有哪些?4.监理工作报告有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14:00 中迅网校 阅读量:18

案例1【背景资料】:
某一级公路项目,110km,8个合同段,设1个总监办,8个驻监办,由甲公司负责总监办,乙公司负责第一合同段的驻监办。
事件1:总监办和驻监办职责如下:
①主持编制监理计划,审批监理细则;
②主持召开工地会议;
③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总体进度计划,审验主要原材料和混合料;
④组织检查施工单位质量、安全和环保等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情况;
⑤审批分部分项工程开工申请,签发分部分项工程停工令及复工令;
⑥审核工程分包、工程变更、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等;
⑦核查施工单位测量、施工放线成果并进行复测;
⑧组织分项工程(中间)交工质量检验评定,进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⑨核算工程量清单,对已完工程进行计量;
⑩组织编写监理月报和监理工作报告,编制监理竣工资料;
事件2:总监理工程师要求各项目驻监办驻地监理工程师主持召开各合同段第一次工地会议。
【问题】1.请分别写出总监办职责和驻监办职责,标明序号即可。
2.指出事件2中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第一次工地会议内容有哪些?
4.监理工作报告有哪些内容?

查看答案

分享到:

下一题:案例2【背景资料】:某公路项目D2合同段路线长度20.82km,位于山岭区,沿线低洼处有多处含水量极高的淤泥,面积不等,最大深度2.0m。各挖方段以石方为主,但不同部位岩石硬度相差较大,既有软质岩石、又有硬质岩石。附近有低液限黏土取土场,但为减少取土场的征用量,建设单位要求将石方爆破的岩石材料全部用于路堤填筑。经估算,挖方爆破石料可基本满足路堤填筑的需要,路堤填料少量欠缺部分及路床填料外借低液限黏土,路床用石灰改良。沿线有涵洞45道。在路基施工中有以下事件:事件1:路基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其中包含以下内容:(1)硬质石方开挖主要采用爆破施工。拟采用光面爆破,并将爆破后的岩石粒径控制在300mm以下,以直接用于路堤填筑。每开挖8m复测边线和坡率。(2)采用前述挖方爆破的硬质石料对淤泥处进行抛石挤淤处理。(3)考虑到挖出的岩石硬度相差较大,为提高路基整体的均匀性,减少不均匀沉降,拟将软质、硬质岩石混合后用作路堤填料。(4)为得到良好外观,保证边坡平顺,在石方路基填筑时控制填筑宽度略大于设计宽度。(5)填石路堤施工中,为保证压实效果,选用不小于15t的压路机,每层填筑厚度控制在300mm。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填筑上一层。(6)填石路堤顶面按设计要求铺设过渡层。事件2:某石质挖方段已开挖到路床,监理工程师现场巡视发现:边坡的边线、坡率符合设计要求,边坡上没有松动石块,但路床存在欠挖和超挖现象。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表示:立即进行处理,拟将欠挖部分予以凿除,超挖部分使用低液限黏土填平并用小型夯实机械充分夯实。事件3:在某次建设单位与总监办的联合检查中,巡查至某箱涵处。现场可见:该涵洞两侧路基均已填筑至路床顶面,且两侧路基均按1:1预留了台阶。涵洞一侧有多辆运土车,装载有低液限黏土。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介绍:目前涵洞混凝土强度已达设计强度的85%,正准备进行台背回填施工,运料车上装载的土即为回填所用。计划先将一侧回填至路床顶面,再将另一侧回填至路床顶面,然后进行锥坡填筑。【问题】1.针对事件1:(1)该工程中的淤泥处可否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处理?说明理由。(2)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中有哪些不妥当之处?应如何改进?2.针对事件2,施工单位的处理方案有哪些不妥当之处?应如何调整?3.针对事件3:(1)该涵洞的施工现状及后续工作计划有哪些不妥当之处?(2)涵背回填宜使用什么材料?4.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G10-2016),该路基工程施工需要监理旁站的项目有哪些?
相关试题
重要提醒
检测到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
请重新登录
退出登录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