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背景资料】某新建项目,建筑面积40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16层。
项目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部分施工方案内容如下:地下连续墙施工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导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导墙厚度为100mm。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为8m。灌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墙底注浆。注浆管采用钢管,单元槽段内设置1根,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或注浆量达到75%以上,压力达到2MPa可终止注浆。专业监理工程师认为方案内容有错误,要求立即整改。
施工单位在基坑开挖和回填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方案如下: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150mm厚土层人工挖除。土方回填时,填土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局部分段分层铺填,采用振动压实机夯实,分层厚度为250~450mm,每层压实遍数为1~2次。
施工期间,项目部积极贯彻执行绿色施工规范,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并加强临时用水管理,确定了供水系统。
施工过程中,边坡出现局部塌方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按应急方案立即采取治理措施。
【问题】
1.指出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中的错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2.指出基坑开挖和回填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供水系统包括哪些内容。供水管网的布置原则是什么?
4.写出边坡塌方的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错误之处一:导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15;
正确做法:导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2,20。
错误之处二:导墙厚度为100mm;
正确做法:导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
错误之处三: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为8m;
正确做法: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宜为4~6m。
错误之处四:单元槽段内设置1根;
正确做法:单元槽段内不少于2根。
错误之处五:注浆量达到75%以上,压力达到2MPa可终止注浆;
正确做法:注浆量达到80%以上,压力达到2MPa可终止注浆。
2.不妥之处一: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150mm厚土层人工挖除;
理由: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0~300mm厚土层人工挖除。
不妥之处二:土方回填时,填土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局部分段分层铺填,采用振动压实机夯实,分层厚度为250~450mm,每层压实遍数为1~2次。
理由:土方回填时,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采用振动压实机夯实,分层厚度为250~350mm,每层压实遍数为3~4次。
3.(1)供水系统包括:取水位置、取水设施、净水设施、贮水装置、输水管、配水管网和末端配置。
(2)供水管网布置的原则如下:在保证不间断供水的情况下,管道铺设越短越好;要考虑施工期间各段管网移动的可能性;主要供水管线采用环状布置,孤立点可设支线;尽量利用已有的或提前修建的永久管道;管径要经过计算确定。
4.对基坑(槽)塌方,应清除塌方后采取临时性支护措施;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后用块石填砌或用2:8、3:7灰土回填嵌补,与土接触部位做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缓。同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